北京日报:以用科技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 拓展科学视野

1993年的3月18日上午,全国首届科技人才技术交流洽谈会在北京开幕。伴随着一句“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这届大会正式确立每年3月18日为全国科技人才活动日。

如今,“科技人才活动日”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史征程,科技人才培养已经不只是停留在高等教育阶段,而是覆盖到更加广泛的青少年群体。

当前时期,加强基础研究是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科技人才是基础研究的基础,而青少年则是科技人才的沃土。加强基础研究,需要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线上线下多渠道传播科学知识、展示科技成就,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更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王国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展示科学知识不仅要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保证趣味性,还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融入科学教育中,以扩大科学教育的传播范围。他还指出,在进行科学教育时,要尊重孩子的特性,关注青少年感受,在科学教育的初期,尤其要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将科学知识生动呈现。”

今年刚满10岁的何书炅就是一名教育科技辅助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时代少年”。他最大的爱好就是阅读科技、人文类的中英文书籍,其中仅英文类书籍他就已经通过iEnglish等智能学习产品连续阅读了近1500天。去年他成功入围iEnglish英语风采秀总决选,活动开始前一周,他临时将英语演讲主题更换为《The Seeds(种子)》,以借此机会表达对农业科技中华拓荒人——袁隆平院士的敬意与怀念。

科技、智能类学习产品可以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文字以外的更为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大大降低了学生们阅读书籍理解难度,让他们可以尽情汲取人类科技、文化的丰富成果和养分,而围绕学生兴趣的智能推送等技术也更能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北京教育学院科学教育研究中心提出,应当“利用音像资源和数字资源丰富学生的宏观感受和微观认识,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在科学教育中,不应仅仅局限于教材的使用,还是要利用多种形式的资源调动学生的多元智能,倡导以多元化、智能化科学探究和实践为主的教育方式,让学生爱上科学、追求科学,真正实现科学课程的独特育人价值。



Copyright © 2002-2018 北京信息港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