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企业资讯9月27日】保山小粒咖啡是云南省保山市的重要特色农产品之一。从1952年到2022年,保山小粒咖啡曾承担过换取外汇的重任,获得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首批保护名录,也经历过单一原料供应模式下利润微薄的低谷。
政策引领 推动产业全链条协同发展
近年来,保山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出台《关于推动保山小粒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发展咖啡种植基地、提升精深加工率、推动龙头企业集聚发展、强化品牌宣传以及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等多方面入手,多措并举,推动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咖啡产业体系,实现保山市从咖啡原料大市向咖啡加工、旅游、贸易和咖啡文化强市的转变。
图为保山中咖食品有限公司厂区一角(保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目前,保山市已基本构建起了咖啡全链条生产加工体系,打造了一批优秀企业和本土品牌,咖啡庄园经济模式基本形成,农文旅融合发展成效初现。据了解,2021年保山市咖啡种植面积12.93万亩,咖啡产业综合产值达37.34亿元。生豆、烘焙豆、速溶粉、冷萃冻干粉等全链条生产加工体系基本建成,精深加工能力超过2万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咖啡庄园17家,"云潞""景兰""新寨""中咖""比顿"等一批优秀本土咖啡品牌涌现,咖啡电商企业30多户,保山中咖食品有限公司成为全国唯一咖啡类电商示范企业,隆阳区成为全国焙炒咖啡销量最大的县区。
据介绍,下一步保山市将继续全面贯彻云南省关于全链条重塑保山咖啡产业的部署,按照《关于推动保山小粒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着力做好咖啡产业发展"十个一"重点工作,即:建设一批基地、一个加工园、一个交易市场,打造一个文化园、一个人才基地、一个品牌,建立一个标准体系、一个研究院,举办一系列论坛赛事,讲好一个咖啡故事。
企业有为 趟出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
新寨村地处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全村规模化种植咖啡约1.36万亩,"户户种咖啡""人人懂咖啡",是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被誉为"中国咖啡第一村".为摆脱单一原料供应型发展模式,带动咖农增收致富,新寨村坚持"不变的是产业、改变的是理念",依托"保山小粒咖啡"区域公用品牌,探索咖啡产业的庄园经济模式,实践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推动咖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据了解,新寨村充分利用闲置资源,打造集咖啡加工体验、文化展示、旅游观光、产品销售为一体的1号咖啡庄园,为游客提供"一站式"体验服务;建设集房车营地、帐篷酒店、康养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3号咖啡庄园,打造咖啡+文创、咖啡+运动、咖啡+休闲度假多元发展的旅游体验模式;同时,借助沪滇对口帮扶协作机制,创新性推广"咖啡有偿认养"模式,提供全程可追溯的咖啡定制服务,认养每棵咖啡树即可获得相应的咖啡豆、咖啡果皮茶等产品,目前累计认养咖啡树2000多棵,实现收入112万元。
新寨咖啡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显文说,"我们要用好、保护好‘保山小粒咖啡’这个区域公用品牌,不能‘捧着金饭碗讨饭吃’,要通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来提高咖啡全产业的附加值,提升咖农的种植积极性,保障咖农的利益。"
在保山市,探索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的企业还有很多,如以高端私人定制为主的"山顶一号庄园",被评为国家级3A级景区、全国首创咖啡综合配套文化园——比顿咖啡产业文化园等。以谢显文为代表的保山企业家们,充分发挥敢想敢闯、创新有为的企业家精神,趟出新路子、探索新模式,持续引领产业发展新风向,让咖农享受更多发展红利,不断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021年带动咖农5万余人,人均收入达4000元,户均收入1.57万元。
技术支撑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下称"热经所")位于保山市隆阳区,主要从事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为云南省热带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据介绍,该所于1952年将首批咖啡种子带到保山潞江坝定苗培育,下属的咖啡研究中心也于同年开始从事咖啡科学研究和科技推广工作,是我国最早从事咖啡研究的科研机构。
热经所咖啡研究中心副主任胡发广介绍说,热经所现保存咖啡种质资源200余份,先后推广了铁毕卡、波邦、卡蒂姆、卡杜拉、卡杜埃、瑰夏等品种10多个,其中新品种"紫啡"在2018年获得了云南省园艺植物新品种注册登记证书。
"育苗圃里刚培育成功的咖啡苗还不能立刻就向咖农、企业推广,还要经过很长时间的观察,有些咖啡苗的生长环境有特殊要求,过早推广的话,农户栽种不成功,就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胡发广说。
图为保山市咖啡庄园(保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除培育、推广咖啡种苗外,热经所咖啡研究中心立足保山、服务云南,针对产业精深加工等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研发出咖啡群落栽培技术、微批次精品咖啡生产技术、咖啡机械干燥技术等多项技术成果。
一颗咖啡豆,寄托着千万保山人对过上好日子的美好向往,寄托着对乡村振兴的殷切期盼。(吉喆韵)
Copyright © 2002-2018 北京信息港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