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明.修行】“感觉”的真相是什么?“内心”在哪里?

  “内心”在哪里?
 
  “感觉”的真相是什么?
 
  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我感觉... 然而什么是感觉?喜怒哀乐悲恐惊爱酸麻痒冷热,都是感觉,那你告诉我它们长什么样子?你拿出来给我看看。是的,看不见摸不到,但却实实在在存在着。
 
  所以,我们要知道很多你看不见的你不知道的事物,不是不存在,愚者与智者的分别就在此刻显现:你是急于否定还是待于探索?回过头来说这些感觉,为什么会无时无刻牵制着我们的生活。那是因为我们完全不知道“感觉”的实相。
 
  因此,有人因无法从感觉中自拔而痛苦,自杀的人就误以为“死了一了百了,没有感觉了”,错了,感觉的主体是“气”是“能量”,只要那股能量不灭,生前内心的痛苦没有解脱,死后也必然无法解脱。
 
  因此,鬼也会生气、也会痛苦、也想要报仇。实际上,觉照感觉是引领我们观察本性的开始,是帮助我们找到欲(六欲三毒)的关键。我们都知道这些都是内心的感觉,却不知道,这个“内心”并不是指心脏,真正的“内心”就藏在胸膛的两乳之间,深度约在皮下两三寸的地方,那才是情绪的战场,分别知见的所在。
 
  黄帝内经称之为“膻中”,五教派别以前称之为“黄庭”,佛陀称之为“心轮”,修行人称之为“方寸”,众生称之为“内心”。仔细回想或体会,当你觉得某种感觉来临甚至让你无法控制时,你用手摸摸你的感觉来自哪里:胸口。
  而实际上,那里是有股能量气流在动在变化,但是,这股能量气流本身并没有任何分别知见,不代表任何情绪,当你误以为这就是你脑袋里的错误想法时,无论你怎么控制,怎么想压制都难以做到,最后想法归想法,做法归做法,甚至带来不堪的后果。而如果此时你不带有知见地观察和让气机在变化中回复自然平和,你的情绪及痛苦的感觉就消失了,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总是在冷静之后才知道真相,甚至为冲动而追悔莫及。
 
  让各种感觉在你身体的各部位尽情去发挥、去活络、去造化,只是静静的看着它发生,与那股变化的能量和平共处,特别是遇到黄庭(内心)气机变化时,绝不可加上一点点贪嗔好恶的分别知见上去,因为黄庭是一身造化所主,黄庭一乱,欲望即生,心失清静,神必受扰,本性即失。
 
  因此观照本性的自在,特别要注重“黄庭”的气机是否无相,是否自在。这便是古圣先贤守简驭繁的觉照方式,也是佛法为什么“直指人心”的用心所在。
 
  当本性的造化因这种情识的放下而获得自在,通往成佛之路的造化就开启了,净化身心的造化就开始了,这种情况佛家便称叫见性,金刚经叫离一切相,而心经则用观自在来形容这种关照气机自在的真觉。
 
  老子说:能遣之(欲)者,内观其心。遣欲要从观到并把攀附在黄庭气机上的好恶知见拿下来,看出其实质只是一股能量气息的生灭起伏变化而已,灵空之气本无其它。久于内观的人便能觉察到,每当六根与六尘接触时,胸中便会升起一些微量的气机变化,这些胸中的变化,就在黄庭一窍。
 
  所以古人云:人心(黄庭一窍)惟危!人身虽大,欲望却发生在小小方寸之内,往往主宰人的好恶情感,让人悟以为“怒火中烧”“方寸尽乱”“痛不欲生”扭曲了脑中的理智。而实际上欲望与脑中的思考是有差别的,平日脑中的念头虽多,但仔细关照平日的念头本身,如风飘过本无痛苦,若不配上胸中那股冲动的能量气机变化,都只是无念状态,只有脑中思想配上胸中的欲望才叫动念。
 
  能把二者区别开来,便是六祖所说“本来无一物”的境界。“感觉”就是大道的造化让我们感受到的部分,无处不在,“感觉”是本性造化的放大镜,所以,观照全身感觉的实相与自在,特别是一向被误以为喜怒哀乐的“黄庭”,就是检验心性的实相与自在的唯一办法了。
 
  这种检验会随着你修行境界的提升而变得真常应物。若要神清,必从遣欲澄心开始。体会此中玄机就了解三教圣人所谓“密传的心法”。“密”在言外,不是不讲、不是偷着讲,是这份真觉只能在身中体验、反观、省察,言语所不能破,经典里早已讲明,何来“密”?只是因人多不能领悟,无法外传而成了“密传”。
 
  唐巍
  2020年5月21日


Copyright © 2002-2018 北京信息港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